笔趣窝 > 大明:我才是皇太孙 > 第183章 慢慢发展

第183章 慢慢发展


原兵部尚书茹瑺改任吏部尚书,兵部左侍郎齐德升任兵部尚书。

    六部尚书再次满员满编,这对于文官们来说似乎是一次胜利,是一个可喜可贺的事情。

    只是在一些人看来,这算不上什么真正的胜利。因为这些正二品的尚书人选,几乎就是皇帝一言而决,就如同当初处死那些尚书时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阻碍一般。

    生杀大权全都在皇帝手里,这自然不是读书人们最喜欢的政治格局。可是在如今的条件下,他们也只能自我安慰,总好过六部尚书时常有一二部是没有主官吧。

    吏部尚书空缺了将近两年,一系列的文官考评、升迁等等,实际上都是那位皇太孙在管着。现在让茹瑺改任吏部尚书,无非就是太孙掌控了吏部,不在乎多个尚书了。

    想想看五军都督府那边,文官们更是灰心丧气。

    傅友德去了武苑不再直接管五军都督府的事情,皇太孙立刻提拔一名侯爵主事。

    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,大明不是武夫治国、大明的文官们地位也是在缓慢的提升。可是不管怎么看,文官想要熬出头都太难了。

    在洪武朝是肯定没有任何的指望了,而以这位太孙如今展现出来的心性来看,他一旦上位了,文官们想要熬出头同样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。

    朱允熥的心情不错,现在很多的事情基本上是稳妥的,内政平稳就值得开心。现在已经是‘政通人和’,那就让人满意,有些事情也可以继续慢慢的持续进展。

    将傅友德叫到了文华殿,朱允熥直接开口,“过两天我去趟武苑,你该准备准备了。”

    傅友德立刻信心满满的说道,“殿下大可放心,武苑筹备之事已经稳妥,端午之后众将士皆可入武苑。”

    朱允熥满意的点了点头,“武苑筹建以来,朝廷向来都是有求必应,若是这个时候武苑还不能做好,那是有些对不住朝廷了。”

    傅友德立刻说道,“臣也深知这个道理,所以一直不敢怠慢。”

    不敢怠慢那是好事情,有些事情就是需要抓紧时间,要不然可能就要错过不少事情了。

    傅友德也算是了解朱允熥的一些心思,说道,“臣等征集不少工匠,现在皆已编入武苑之中。若是有出色工匠,可授与武职。”

    朱允熥顿时开心起来了,想要让工匠拿出一些看家的本领并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。尤其是一些出色的老师傅,对于一些手艺更是看的无比重,甚至觉得那是子孙们的饭碗,自然是不会轻易的教授,都是藏着掖着。

    至于说现在给一些工匠授予文职也不是那么容易,这样的结果会导致一些文官集团的反弹。

    可是在武职方面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大的阻力了,五军都督府要是强势起来,文官就只能认了。兵部的话就算是一百个不乐意,可是不想被五军都督府的公侯们堵着门骂,甚至是被揍,那有些事情就要聪明点,不能耽误了军事。

    傅友德看到朱允熥的笑容就知道赌对了,所以继续说道,“现在武苑之中不只是一些熟知军械制作的工匠,尚且有些工匠善于制造农械。”

    朱允熥很开心,对傅友德说道,“颍国公还是忠君体国,这一点就非常好。工匠的事不是小事,到时候还要仔细过问才行。”

    现在将一些工匠给调进武苑,这只能算是权宜之计,这根本没办法让朱允熥感觉到满足。

    历史上也不是说完全不在意一些技艺,只是主流的风向来看还是重文轻理,有些事情也没有一个系统性的学习和传承。

    这在朱允熥看来就有些不太好了,所以他是真的希望通过一些努力,建立起来一个初步的‘大学’,能够让一些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系统性的传承。

    这显然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,不过说到底还是需要好好的努力,现在已经看到了些许希望了。

    那自然也就要持续的努力才行,争取将这件事情办的更好一些,争取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。

    朱允熥看着傅友德问道,“安南那边的事情你也是知道的,有些事情我不好放在朝堂上说,安南那奸贼若是继续下去,朝廷势必是要发兵征讨。”

    傅友德倒不觉得有什么问题,因为安南是大明的附属国,有奸贼谋朝篡位的话,作为宗主国的大明自然也是有理由直接发动王师去讨伐,这是大义。

    当然如果朝廷不去征讨的话也不要紧,总之主动权是在大明手里,就看有些话是怎么说、怎么理解。

    先占了大义再说,后续如何操作,自然也就需要审时度势、根据实际情况来了。

    不过朱允熥还是问道,“你此前也是带兵平定云贵,若是朝廷真要是对安南出兵,你觉得最难的是哪些?”

    傅友德想都不想的回答说道,“臣觉得一来是林深叶茂,二来则是瘴气,三来则是太过湿热北方军士怕是难以适应。”

    朱允熥严肃的问道,“哦?除了这些之外,没有那些蛮人悍勇之类的?”

    傅友德则直接说道,“殿下,打仗哪有不死人的。只是在臣看来,麓川也好、云贵蒙元残兵也罢,或者是安南也好,士卒不如我大明将士悍勇不说,军械也差了不少。”

    傅友德直接说道,“此前先黔宁王平定麓川叛乱,臣听闻那些蛮人虽驱赶大象,这是看着凶猛,只是也挨不过我大明一顿箭矢。再者麓川尚且用铜箭,臣觉得实在可笑。”

    不怪傅友德如此说,实在是有些事情就是如此,简直就是有着一些技术方面的辗轧等等。

    麓川也好、安南也罢,他们的冶炼业也是有所发展的,只是出于种种因素,在大明的钢铁早就成为了制式兵器的时候,那些地方还有些铜械。

    这基本上就是代差了,就是士兵再悍勇,面对着这么巨大的差距,想要拼死抵抗也是非常难的,更何况那些地方的兵力还不如大明多。

    再一个就是蒙古,蒙元退守漠北之后,工匠越来越少、迅速的退化到游牧民族的状态,现在军械的制造基本上是没了,甚至基本的一些生活用具都需要想办法从大明走私。

    这么一来的结果,自然也就是大明的先进武器面对着那些蛮夷时,自然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。

    傅友德继续开口说道,“臣以为若是发兵征讨安南,西平侯当为大将。”

    “沐春兄长?”朱允熥笑着说道,“沐春兄长扬威西南,这本来是最好之选。只是西南等地还有些不安宁,他不好轻动。”

    傅友德就不说话了,他确实认为沐春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了。因为沐春这个年少从军的大将在军中威望很高,也习惯了在密林当中作战。

    真要是出兵安南,西平侯绝对是最佳的选择之一。不管是能力还是威望,或者是出身,都非常的合适,甚至比蓝玉更好。

    既然皇太孙都这么说了,傅友德自然也就不继续举荐了,因为这和他没有太多的关系。

    很多的事情他早就看出来了,想要再出去带兵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了。好消息就是他比冯胜强,虽然现在看似是在做着有些远离权力中心的武苑工作。

    不过比起冯胜被闲置、被猜忌,以及现在被重新启用后还只是天南地北的四处奔波,傅友德算是非常的幸运和安稳了。

    既然已经不打算再出去带兵了,那就颐养天年,以及为自己的子孙谋求更多的余荫。

    和傅友德简单的说了些事情,朱允熥也就暂且不多说了。

    对安南用兵之类的事情是迟早的,不过现实的情况就是目前这几年可能用兵的概率不算太大。所以最多也就是做个预案而已,还不是进入实操阶段。

    还有很多的其他事情要做呢,这对于朱允熥来说可不是什么小事情。甚至有些事情在他看来更加的重要,只有做好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,才能心无旁骛的去解决一系列事情。

    急也没用,现在也只能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。

    回到了东宫之后,朱有容就说道,“小弟,过些天该出去踏青了,你去不去?”

    “我应该是要去。”朱允熥也有些无奈的说道,“我要是不去的话,国子监那边就要急了,好多文人士子估计都在绞尽脑汁的想着一些诗词歌赋了。”

    踏青,不只是踏青而已,这也是一种政治活动。

    朱有容不解的问道,“也都该知道皇祖父和你都不喜欢诗词歌赋,还有人如此啊?”

    “才学呗,就算是我们不喜欢,也承认有些诗词歌赋看着是厉害。”朱允熥就笑着说道,“文人墨客的雅事,我们也懒得管,无非就是那些人入仕后很难顺遂而已。”

    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,仕途都不怎么样。

    苏轼更不用说了,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,哪怕这里有党争的因素。

    大明现在看起来没有厉害的诗人等等,老朱和朱允熥也不是特别在意,先治好了国、吃饱了饭,再去谈风雅!(本章完)


  (https://www.bqwowo.cc/bqw87757041/40300686.html)


1秒记住笔趣窝:www.bqwowo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bqwowo.cc